我知道了
生活之书
本文字数:1017

□ 伦立飞

我自认为一介书生。至今的前半生,先流于做学生,接着做编辑,最后管理图书,非“书”之生者何也?但,如在怀念外婆的短文中所感叹,生活一直在教训我:“人”生之得失,与读书并无必然联系,很多大智慧,是书斋中出不来的。  

那么,何以还是要讲书、论书?至少我自己的感想,是读书和生活,我们都难以获得完备经验,至多取一瓢而已。况且人生苦短,涉及有限,不得不采取拿来主义的哲学,中庸的生活态度。 

在童年年月,书是稀有品。父母忙工作,外婆不认字,我能记得的书,六七岁之前,一本是彩色的小开本绘图书,蚂蚁一家的故事。我非常喜欢,几乎翻破了,自己用针线订了几次 (我那时候居然会穿针引线,这个记忆的确认,靠的就是这本彩色蚂蚁书)。还有一本连环画《洪泽湖上救亲人》,茫茫冰湖中的绝望,刻入脑海,一生挥之不去。  

直到读小学,突然接触了《西游》《水浒》《三国》(唯缺《红楼梦》)。 

有一天,偶尔看到《听话的爸爸最伟大》,是台湾前佛光大学校长赵宁所写,幽默轻松,说出感人的亲情,家庭沟通的要诀。赵宁的书,发自于家庭,夫妻、父亲与儿女之爱,图文并茂,幽默风趣,写,是给儿女的,要和他们做朋友,读,也是很快乐的。读书和生活,在轻松中合一了。  

1946年,赵宁三岁,到台湾。他在台湾、美国接受教育。他以“赵茶房”名号行走江湖,是媒体人、作家、画家、节目主持人,还是出版家、教育家;他成立基金会、从事佛教教育……一个名人、大忙人。50岁那年,和年轻的赵茵茵结婚,生育三个儿女。可惜,天不予年,2008年去世,三个孩子尚未成年。因而读赵宁此书,幽默的文章,可爱的漫画,又不免有点伤情。  

赵宁晚来得子,心情和年轻的爸爸自然不同。在他人做爷爷的年龄,他笔下的故事,处处可见小儿女的智慧和趣味,老爸的返老还童。如在故宫走失之后,无可奈何打电话和台北的女儿聊天。女儿说,你不是告诉过我,走丢了就回到原地等候吗?赵爸爸听了女儿的话,恍然大悟,果然找到了同游人。结果,请所有人吃饭,告诉大家:是女儿教他找回了路。大博士赵宁把和儿女的成长、沟通,写得童趣十足,令人佩服他的爱心、童心和尽心。哄孩子入睡,他把卧室的天花板做成夜光星空,讲儿童故事;女儿幼儿园毕业典礼,他陪伴做毕业旅行,亲近大自然;儿子喜爱捷运,他们一起坐在头一节车厢,看五颜六色的台北;还有一起搭积木、学弹琴……现代世界太快太忙了!赵茶房和他儿女的故事,让读者的心慢了、静了。 

那真是幸运的童年,开心的成年,还有值得怀念的生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