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山中刺梨
本文字数:1541

□ 诸纪红

 

在我的故乡,江苏高淳的山区,刺梨树是山间最坚韧的守望者。它身姿不高,枝干扭曲,即便是最粗壮的刺梨树,枝干也不过手腕粗细。树皮粗糙,果实小而多刺,酸甜交织,口感独特。山里的人们,对它有着各种亲切的称呼:“刺梨子”“刺球子”“刺猬果”。也有人因它不显眼的外表,戏谑地称它为“山野弃子”,认为它除了偶尔充当篱笆,别无他用。

刺梨树,与山外那些挺拔高大的树木截然不同,它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姿态生长着。每当我伸手触碰它的枝叶,那带刺的枝条便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金黄色的刺梨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如同山间最璀璨的宝石。我小心翼翼地避开尖刺,摘下一颗刺梨,轻轻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间溢满口腔,那种味道,至今难忘。

记得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山里玩耍,一次偶然的探险中,发现了一片茂密的刺梨林。我们兴奋地冲进林中,开始采摘那些诱人的刺梨。由于刺梨树上布满了尖刺,我们不得不用树枝小心地将刺梨拔下来。尽管过程有些艰难,但当我们品尝到那酸甜可口的刺梨时,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那一刻,刺梨树在我们心中变成了神奇的存在。

平原的百姓对刺梨并无太多好感,或许是因为平原的土地太过珍贵,每一寸都被精心耕作,容不下刺梨这样的“杂树”与庄稼争抢养分。偶尔在田边发现一株,也会毫不留情地拔掉。但在山里,情况截然不同。这里地广人稀,刺梨树得以自由生长,山坳、坡地、路边、溪旁,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刺梨树的存在,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刺梨与普通梨子虽同属蔷薇目下的植物,但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生长在肥沃土地上的梨子,沐浴着充足的阳光,吮吸着甘甜的水分,圆润饱满,深受人们喜爱。而刺梨,却选择了贫瘠的山地,历经风雨侵蚀、烈日暴晒、严寒酷暑的考验,最终将自己锻造成了生命力顽强的“山野精灵”。

刺梨树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坚韧不拔,耐旱、耐瘠、抗风,即便是在最严酷的环境中,也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它从不挑剔生长之地,无论是贫瘠的石缝,还是险峻的峭壁,只要有一丝阳光、一滴雨露,刺梨树便能生根发芽,绽放出生命的奇迹。春天,它用嫩绿的叶片和细碎的花朵装点着山间;夏日,它顶着烈日,结出满树的刺梨;秋风起时,刺梨由青转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冬日里,即便寒风凛冽,刺梨树依然傲然挺立,守护着这片土地,成为了大自然中最坚韧的守望者。

听村里的老人说,刺梨是山神的馈赠。在饥荒年间,刺梨成了人们的救命果。人们将刺梨摘下,晒干后磨成粉,与杂粮混合做成饼饵,或是熬成膏状,用以充饥。我小时候,还曾在村里的货郎担上见过刺梨干,那酸甜的味道,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今年重阳节,我到高淳老街,偶遇一位卖刺梨膏的老人,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瓶,试图从中找回儿时的记忆。

刺梨不仅是人类的恩物,也是山中动物们的口粮。冬季,当大地一片萧瑟,那些挂在枝头的刺梨,就成了松鼠、鸟儿们的天然粮仓。它们穿梭在刺梨树间,享受着这份大自然的恩赐。

刺梨的药用价值同样不容小觑。它的果实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刺梨产品逐渐走俏市场,一些企业开始大量收购刺梨,加工成各种保健品和饮品。这些刺梨产品不仅深受消费者喜爱,也为山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小小的刺梨树,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山民们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些人为了采摘方便,不惜用棍棒敲打树干,甚至砍下挂果的枝条,导致刺梨树遍体鳞伤。村里的老支书痛心疾首地说:“这刺梨树要是伤了元气,得好几年才能缓过来啊!”

刺梨树是植物界的“刺猬”,自我保护意识极强。为防止人类伤害,它努力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为防止牛羊啃食,它长满了锋利的尖刺。然而,在人类面前,它终究还是太弱小了。真心希望那些采摘者,能够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