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小乔”风采录
本文字数:1817

□ 张学德

朋友,这“小乔”风采入目,你可能心头为之一动,脑海立马跃出苏东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阔豪迈、恢弘大气的词句。想象被美人小乔衬托的东吴名将周瑜在赤壁大破百万曹军,是何等的风流倜傥、气贯长虹啊!

亲爱的朋友,我在为多情的你点赞之时,不得不告诉您:此“小乔”非彼“小乔”,这是我对家乡灌云县杨集镇小乔圩村的简称。当然,您也不必因此而失望,其实她的风采与千古英雄周郎夫人小乔相比毫不逊色。让我带你穿越时空,按历史沿革的脉络故国神游,相信你定会被她的风采折服。

向南走过横架在五图河上的杨集大桥左转往东,这便是与五图河东西相向并行的村中心路。水泥路面宽阔平坦,两旁行道树绿荫掩映,田野庄稼葱茏;沿途向阳而居、造型美观、形式各异、宽敞明亮的小楼映入眼帘。这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舒适幸福融为一体的人居环境,你很难想象她苦难的过往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我的家乡小乔圩村,她的先前雏形是由13户佃农在茅草丛生、芦苇遍野的荒地上,就地取材,垒成13间两檐拖地、用来安顿一家老小的丁头茅草屋——人称“十三丁”演变而来。她从苦难到辉煌,贫穷到富裕的历程,由解放前租赁地主土地为生到解放后的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直到今天跨入小康社会,都见证着家乡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身心投入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振兴乡村的壮丽图景。

纵览家乡的发展历程,自始至终离不开历届心系人民群众、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村党支部一班人的组织领导与实干,离不开上级的指导与帮助。

上世纪六十年代,淮阴军分区司令员杜耀青带队来我村蹲点指导工作。他始终保持老红军的优良作风,穿着草鞋到田头,与干群谈农业,了解生产情况。杜司令员对我村农业生产给予很大支持,紧缺的化肥等农用物资优先供应,帮助办起第一家粮食加工厂,购买第一台农用拖拉机。这极大地鼓舞了全村干群的生产积极性,全村粮食产量、农田水利建设、群众生活水平等在全乡乃至全县居于前列。

后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村办企业——窑厂、翻砂厂、木工厂等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村集体经济逐步成长壮大。

到了2014年后,在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家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跃成为江苏省美丽特色田园乡村。时任连云港市委书记的杨省世多次来我村检查指导强村富民工作,对小乔圩村给予充分肯定。

有着二十多年村书记工作经历的于从龙书记,勇挑大梁,当好排头兵,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把使命牢记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谋发展,倾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先后建起农业生态园与和璟工业园,实现全村道路硬化,亮起路灯,群众真切感受到幸福指数的极大提高,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于从龙书记也因工作业绩突出而跻身江苏省百名村书记行列。

来到去年创建的占地三十亩的村干大棚试验田,你会被长势喜人的占瓜吸引,个个油光水嫩。村宋副书记和袁主任、唐主任都在闷热潮湿的大棚忙碌。他们说我来的不是时候,若五六月份西瓜上市来,就能尝到口感极好、销路很旺的新品西瓜。是的,这是村党支部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自己试种的,仅西瓜一项就能带农增收20万元。明年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引领群众科学致富。

转身来到村行政中心,初来乍到的人会怀疑走错了地方。这里办公、活动等布局设施与城里没有区别,一切便民设施应有尽有。大厅窗明几净,所有办事项目、负责人清清楚楚,门前还人性化地配有盲道。有专门供村民阅读的农家书屋,藏书丰富,报刊数十种,为普及全民阅读、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提供了必备条件。

二楼配有电子屏幕及标准桌椅等现代设施,可容纳百人的会议厅,另有上级驻村法制办公室等。在荣誉室,你会被挂满墙面的数十块省市县镇颁发的红色镂金荣誉匾额吸引,它记载着小乔圩村干群不同时期取得的辉煌业绩和奋斗史。标志着上级党委政府对我村的肯定与褒奖,也自然成为激励全村干群在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上的无声召唤。

村卫生室与村部比肩而立,软硬件设施都按高标准配置,它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与村民防病治病提供了便利与保障。

站在楼台向南眺望宽阔的村部广场,那里有供村民娱乐的农村大舞台,供村民健身的各种体育器材,有塑胶篮球场,时见村民打球健身的身影,人民至上的理念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矗立广场南端的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那“哗哗”作响声,分明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小乔圩村广大干群行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发出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朋友,随我一番神游,家乡“小乔”的风采您领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