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最亲切的“招牌”
本文字数:1059

□ 田雪梅

 

小区里有个家常小饭馆,是十多年的老店。

店铺位于小区内,地段占不上优势,面积更为狭小。它里面仅有六张桌子,虽是木桌木凳,但干净素简。墙上镶着几束干花,给店里平添了几分素雅之气。就这样一个小店,它的招牌菜乃是家常饭菜,但远近闻名。醉酒的人要来碗疙瘩汤,老人爱来碗豌豆甜饭,小年轻则无辣不欢,虎皮辣子、辣子鸡是首选。

顾客络绎不绝,常常需排队买饭,附近小区里的人总会穿过一条街,来买份盒饭,拎回去品尝。上班的让着上学的,不着急上班的主动退到一边。急匆匆赶时间的早加了老板的微信,在微信上提前预订,进门招呼一声,拎上装好的饭盒,不耽误分秒。

我很好奇,一家小店居然生意这么火爆,他的经营难道有独特的方式?抑或饭菜有家传的秘籍?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去小餐馆吃饭顺便探个究竟。

还未到饭点,小饭馆里已经有人在排队等盒饭。老板娘出来了,一个高挑的俊俏女子,虽戴着口罩,但遮不住满眼的微笑。她笑着说:“老乡,先坐。盒饭马上就好。”我心想,她是不是认错人了。又进了几个人,她依旧微笑着说:“老乡,先坐,有热茶,自己倒。”我倒了一杯茶,呷一口,枣香味充盈着口腔,淡淡的甜味儿和着茶叶的清香,让人惬意舒畅。

老板娘麻利地盛着米饭,一旁的阿姨连声说:“丫头,盛得太多了。”老板娘爽朗地道:“阿姨,那你喜欢吃哪道菜,我给你多盛点。”旁边的一位叔叔说:“你这样做,一年也挣不了多少啊!”老板端着一盘菜出来,正好听到了大叔的话,他洪钟般的声音响了起来:“都是老乡,老乡认我的菜,是在照顾我的生意,我就是靠这些小利润在养家!”

我去得早,有空座,于是我选择在店里吃。一群“叽叽喳喳”声之后,店里安静了下来,我扭头一看,桌上坐了几个小学生,老板娘拿着抹布,把已亮得泛光的桌面擦了又擦,然后,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学生们迅速地掏书,开始写作业。我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老板娘装好了盒饭,齐整地摆放在门外的一张长桌上,上面打了一把大伞。

我很好奇,问一个写作业的女孩:“为什么在这儿写字?这儿还办小饭桌吗?”女孩连连摆手,她摇着头说:“我妈妈下班晚,我一个人不敢在家,有一天,我趴在台阶上写字,阿姨看到后,叫我进来写,她刚开始不卖盒饭,我们写字的同学多了,为腾桌子,她才开始卖盒饭和外卖了。”我继续问她:“收费吗?”另外一个孩子抢着说:“我妈给阿姨钱,阿姨说,都是老乡,这怎么能收费呢?”

走出店门,我回头看店的门头:“老乡,请进!”老板娘口音分明不是本地的,但她对帮过她的这方土地的人,都视为老乡,不是老乡胜似老乡。

“老乡”,温情的称呼,亦是最有温度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