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倩 季延江)近年来,杨集镇围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创新打造“杨集之声”理论宣讲品牌,做优人才培养、形式创新、平台拓展“三篇文章”,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谁来讲”,坚持理论宣讲的可持续发展,在丰富壮大理论宣讲队伍方面持续发力。打造理论宣讲“1+N”矩阵,重点吸纳年轻公务员、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带头人、身边好人等不同群体,成立镇、村两级理论宣讲队伍,结合“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时间节点开展宣讲活动,增强理论宣讲工作的内生动力。
聚焦“怎么讲”,坚持理论宣讲内容的“守正”与形式的“创新”协调并重。发挥文化优势,着力用好淮海剧、小花船等本土文艺资源,采用“宣讲+文艺”方式,宣讲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今年以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文化站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文艺”宣讲活动80余场,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理论宣讲走近群众。
聚焦“在哪讲”,坚持常态长效、久久为功,着力让宣讲活动走出报告厅、会议室,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整合阵地资源,办好“情景宣讲”。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场所,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冬训等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滚动播放理论宣讲视频。突出基层一线,办好“流动宣讲”。将理论阵地延伸到村部广场、企业车间、百姓大舞台等,探索随走随停、随停随讲的理论宣讲新模式,真正将理论宣讲舞台搭在群众家门口,让宣讲更加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