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夏兴俭)近日,走进我县杨集镇潮河村,村野里的油菜花、桃花和李花正次第盛开。泛舟潮河,可听水禽欢鸣;信步村道,可闻鸟语花香,每一位游客都感觉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
在我县,这样的村可谓“星罗棋布”:侍庄街道瓦房村、侍圩村,伊山镇川星村、山西村,南岗镇许相村,龙苴镇王范村、石门村,四队镇隆兴村……
发展特色产业,绘就美丽乡村
近年来,潮河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跟5年前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2016年起,潮河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杨集镇借助潮河湾景区不断升级建设的契机,截至目前,完成30多个基础设施、文化建设项目,其中,以豆腐坊为核心的农耕文化、潮河五景为代表的水文化、油菜花节和葵花节为代表的花俗文化等都已成为杨集生态文化的名片。
5年来,乡村旅游产业也逐渐成为潮河村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品尝“潮河八鲜”、体验水文化,感受美丽乡村建设中坚守发展和生态“两道底线”带来的新变化,这也让杨集镇借助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
推进老区振兴,补齐共富短板
灌云是革命老区,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西部岗岭地带是全县共同富裕的短板。去年以来,我县依托2.5万亩全国芦蒿生产基地核心区,秉持“传承红色基因、壮大特色产业、建设山水田园”发展战略,兴建乡村振兴芦蒿产业示范区。
实施过程中,我县积极开展“3681”攻坚行动,高标准打造彰显乡村振兴的芦蒿示范区。“3”就是集聚人才、技术、资金,“6”就是创新示范区项目推进“六制”工作法,“8”就是建立示范区八个区块链运营管理模式,“1”就是以党建统领保障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
我县西部岗岭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项目,目前,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7大类41个子项目已经接受了国家级评估验收。一个“高效农业示范区、产业融合先行区、美丽乡村样板区”已展现在灌云大地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灌云模式”。
深化文明实践,传播乡风文明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着力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新农村上动脑筋、想办法,既守住生态红线,又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贯穿“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主线,以乡愁文化、主导产业以及和谐乡村三大根脉为依据,全力打造乡愁记忆、产业文化和宜居业态三大主题集聚区,发出了“文明实践,让城市向往农村”的有力声音。在镇(街)、村社两级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中,我县严格按照环境美、阵地美、文化美、历史美“四美”标准扎实推进。
在东王集镇韩圩村文明实践所,有一个2007年创立的“一碑四谱”教育基地,相对固定的一座“精神丰碑”和实行动态管理的“时代风范”“尊老爱幼”“学业有成”“立志创业”光荣谱受教育对象已达10万余人次,其中不乏韩圩村旅居外地的村民。截至目前,该村已有38名党员、312位村民入谱,“一碑四谱”孕育的精神食粮带动韩圩村呈现党风正、村风顺、民风好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韩圩村涌现“灌云好人”“港城叶欣仁”“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各级各类模范人物近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