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朱成刚成立了鼎昌塑料包装有限公司,主营集装袋代加工。创建初期,因为经费有限,只购买了十台缝纫机,靠代加工订单维持正常的运转。
经过两年的打拼,公司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经济储备,先后购买了拉丝机、圆织机、吊带机和一些配套的生产设施。
集装袋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十余道工序之间息息相关,倘若中间有一道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脱节,不仅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还会造成整个生产线停产。由于缺少操作工,朱成刚几乎天天泡在生产线上。他每天跟不同的设备打交道,摸索机器的操作性能。在与机器磨合的几个月中,朱成刚常常晚上在生产线上顶班,白天再开着货车出去给客户送货。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
随着生产工艺不断升级,公司每年都增加新的生产设备,而每次新设备的调试朱成刚都亲自上手。有一次手指被夹到机器的胶辊中,两个手指被夹断了半截。直到今天,车间的生产设备出现问题工人解决不了时,朱成刚还是亲力亲为。
早在创建初期,朱成刚就为鼎昌定下规矩,产品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无条件退换货。他认为,产品质量永远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偷工减料、缺斤少两、质次价高的事万万做不得。
受原材料、生产线、长途运输等多方面影响,有时订单也会出现无法按期交货的局面。对此,他总是第一时间对接客户,解释情况、寻求谅解,再不计成本,分批、分次将产品交由客户,力求用户满意。每有客户在使用产品遇到问题时,朱成刚也总是立即赶到现场,协助客户解决困惑、解答难题。
“鼎昌包装能生存至今,好多事情都是靠我‘亲力亲为’来完成的,企业发展存在于细枝末节之间,作为企业的负责人,更要具备强大的责任观。”用朱成刚的话说,诚信是企业最好的名片,也是最持久的资本。保质保量、按期交货、让顾客没有后顾之忧也成了鼎昌的经营法则,让鼎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行业市场的青睐,成为其立足社会、回报社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长足健康发展赢得良好的口碑。
在朱成刚的带领下,鼎昌包装不断改进工艺,升级生产线。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朱成刚决定优化后道缝纫这一工序。公司引进了数台电脑智能缝纫机,在提高集装袋缝纫外观整洁度的同时,生产数量也实现大的提升。
朱成刚还致力于营造崇尚工匠精神、褒扬工匠情怀的核心企业文化。强化技能培训、树立质量意识、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一项又一项精准有力的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12月,公司先后被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非凡匠心》《中国品牌故事》等栏目报道,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工匠精神’不仅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誉桂冠,还承载了沉甸甸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最好的产品永远是我们的追求,鼎昌包装会在荣誉中鞭策、在荣誉中前进,努力为顾客服务、为市场服务。”朱成刚一字一句间彰显了百倍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