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下车镇三村联动实现产业发展华美蝶变
本文字数:759

本报讯(通讯员 章晓旭 闫朝一 陈明)乡村要振兴,产业是第一驱动力。在现有基础上,如何突出特色,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下车镇张庄村、唐跳村、茆庄村三村联动抱团发展,将“下车味稻”稻虾米项目打造成推动全镇传统粮食产业的示范项目,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径,演绎三村华美蝶变。

“经过深入调研,我们一致认为‘下车味稻’稻虾米项目能够推动全镇传统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从而把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衔接。”下车镇张庄村第一书记陈明介绍,在与唐跳村第一书记赵禹霖和茆庄村第一书记林旻多次深入交流的基础上,他们就如何发展壮大产业特色达成共识,引进“下车味稻”稻虾米项目,并签署了《“下车味稻”项目三方协议书》。

每村各拿出3万元启动资金,从粮食生产环节干起,确定一家口碑好的家庭农场所种植的“稻虾米”,对育种、插秧、养护、收割全环节开展跟踪监督,以保证粮食品质;在加工生产环节,在全镇范围内优选加工企业,严格把控加工的各个环节;在品牌打造环节,组织“稻虾米”专业化检验,保证粮食品质,精准定位销售人群,制定营销方案;在销售渠道拓展上,与省“鲜丰汇”消费帮促平台签订协议,打通省内消费帮促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去年,“下车味稻”稻虾米项目示范区共生产稻虾米3000袋(每袋10斤),每袋售价60元,为每个村带来直接经济收益6万余元。

3个村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要整体规划、逐步实施。一个村治理能力有限,3个村共同治理成效明显,例如农田,集中成片后有利于大户的发展,从而壮大集体经济,稳定群众收入。从单独作战到抱团发展,3个村立足于以赛鼓劲,以赛促进,同心同向求共赢,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在农业机械、烘干设备、种植销售等方面信息联动、资源共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