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志佳 姚莹)去年以来,我县围绕“留住人、引能人、集聚发展动力”整体工作思路,通过政策更精准、机制更高效、举措更务实、服务更贴心,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生态,积极探索人才振兴新路径,切实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建立一套新政体系。制定出台“灌河云山”人才新政,同步推动相关单位制定配套政策不断档,园区、镇街刷新支持政策不停步,将乡村振兴人才纳入重点支持范围,拿出15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实施,用重磅政策凝聚人才引领的最高共识。
实施双线培养计划。实施“灌河本土人才”培养计划,面向乡村振兴等领域,评选一批本土优秀人才,分别给予每人每月最高1000元县政府津贴补助,推动基层人才破土而出。实施“三定向”鼓励支持计划,面向教育、卫生健康、农业等3类基层事业单位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才,推进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拓展乡村教师、卫生人员、农业一线技术人员等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岗位晋升空间,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扎根农村、服务基层。
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三返三创”,建成涵盖94000余条在外人才信息的在外人才数据库,精准引导才俊返乡创新、灌商返乡创业、能人返乡创办,150余名乡村振兴专干扎根农村,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用心实施“三请三回”,擦亮“院士之乡”金字招牌,成立“徐红星院士实验班”,举办“董家鸿院士开学第一课”,请院士回来谋发展;召开在外人才恳谈会,请专家回来话发展;举办“千名学子看灌云”暑期活动,请学子回来看发展,深深埋下学成返乡种子。创新实施“三招三引”,将招才引智、招院引所与招商引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全员招商带动全员招才。
优化四重发展生态。建立“一把手”领办机制,实施人才工作“书记工程”,以“一把手”主动领题破题,切实解决一批顽疴痼疾,形成一批灌云经验。构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建立主题服饰产业园,建成网络直播产业园,建优返乡创业园,建强镇街工业集中区,让乡村振兴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平台。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用好“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累计为4200余人次提供“富民创业担保贷款”5.68亿元。升级“一站式”贴心服务。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开通24小时人才服务热线,建成1000套拎包即住的人才公寓,切实提高人才成长发展“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