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第四版:喜迎十九大 喜看新变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倾力打造生态活力临港
本文字数:3009

□ 昝兴中  马兆轩

海滨大道

今年以来,县临港产业区、燕尾港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策应环保形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红线理念,以“建设大口岸、发展大物流,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优化大环境、构建大园区”为工作思路,以“建设生态园区、高新技术园区”为奋斗目标,以推进“三重”为主要抓手,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源头动力,自加压力,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经济指标位居全县前列,各项工作一路飘红,取得了新的突破。

狠抓服务调度,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始终盯紧年初排定的48个重点工程项目,强化服务调度,确保工程建设如期推进。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创新创业承载功能,吸引高新产业项目落户临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1-8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287.39亿元,同比增长27.67%,完成年度目标的64.87%;工业经济实现应税销售收入50.67亿元,同比增长11.87%;实现税收4.3亿元,同比增长58.67%;工业用电量2.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4%。今年上半年,在全县目标任务绩效考评中,获得综合考评及财税贡献一等奖。

狠抓精准招商,招商选资取得新突破。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作为园区发展第一要务,精心策划精准招商方案,先后10余次赴山东、河南、苏南等地考察项目,邀请20多位客商来临港产业区考察洽谈。新签约过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1-10亿元项目15个,在谈超亿元项目30多个。在新签约超10亿元的项目中,投资30亿元的利民再生造纸、投资20亿元的临海新材料炭素制品项目环评已通过专家评审;投资10.1亿元的美旗环保工业废物综合处理项目、投资11亿元的和风风电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3亿美元的海水波浪综合利用项目公司注册已完成,并取得立项批文。在谈项目中,总投资达30亿元的两个炭素材料、投资35亿元的再生造纸、投资10亿元的海工装备、投资5亿元的废旧机电循环再生、投资5亿元的水性树脂等项目均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些项目在投资规模、产业层次、科技含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符合绿色高端产业发展要求,为园区实现百亿项目、打造千亿板块奠定了坚实基础。

狠抓推进落实,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严格对照年初排定的48个重点项目,狠抓在建项目推进,落实项目包保服务机制,每个重大项目都有一套班子,明确职责,协同会办,高质量、高效率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并及时按月公示,对推进有力的项目亮红旗,对推进落后的项目亮黄旗,在每个重点项目施工现场竖立倒计时牌,及时提醒竣工时间节点,压实推进责任,加快项目建设。新开工和风风电等超10亿元项目,可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投资5亿元的新龙港物流仓储项目、投资1.5亿元的华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1亿元的锂电池膜项目以及今年签约并开工的普球圣君光引发剂、盼启明医药原料、牛津布、橡胶加工、海尼司三元乙丙再生资源等13个过亿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1-8月份,承担市8个重点项目,全部超序时完成;县重点督查推进的24个项目,已完成7个,1个项目超序时,11个达序时。新竣工三舟化工、新诚化工、长乐化工、天和化学、天骄二期、本元新材料等19个项目。

狠抓口岸开放,港口建设实现新突破。立足海河联运优势,加快港口运营和码头建设同步推进,完善1号码头、2号码头基础配套设施;新开工建设5万吨级3号码头,已完成后方堆场真空预压;投资2000万元的开山岛码头已建成投运;新龙港30万平方米堆场以及附属工程基本建成;投资12.9亿元的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即将投入试运行;“一关三检”港口查验设施和信息化系统安装全部完成,1.2万平方米口岸开放联检中心投入使用;全面启动4、5、6号码头规划,确保到2020年建成1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8月份吞吐量超550万吨,集装箱超5000标箱,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月22日成功实现外贸首航;6月28日燕尾港至蚌埠港实现通航;7月4日,燕尾作业区4个泊位获准延长开放,口岸有望年底前实现正式开放,为优化海河联运条件、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做大开放型经济总量奠定前位条件。

狠抓“四城同创”,民生工程取得新突破。完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对燕尾新城商业街建设方案作了科学调整。完善规划展览馆、体育馆内部设施,10万平方米市民文体广场正在加快建设,预计10月份完工;金开置业二期11栋楼完成基础打桩,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3万平方米蓝天家园小区和老年公寓投入使用;10万平方米百辰商业街二期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确保年前交付使用;筹资9亿元成功完成老镇区1800户居民的整体搬迁;新城区污水收集全部完成,达标饮用自来水通进园区各企业、各住户。结合“四城同创”,投资6000万元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经八路、纬七路、纬五路生态走廊初步形成,纬七路二标段土夹石路基已经完成;乐斯、远征等企业内外环境整治一新,园区整体形象和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狠抓绿色发展,环保整治取得新突破。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胜科水务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20000吨/日,投资1亿元、处理能力0.5万吨/天的农药与医药污水处理中心建成。集中供热中心建设全面提速。华能集团新建的2台25MW级背压式热电联产项目,预计10月份投产运行,运行后将拆除区内所有燃煤小锅炉。危废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按照处理一批、转移一批、暂存一批和减少一批的原则,引入徐州新沂、光大宿迁、新疆金派、格尔木等10家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企业,指导区内企业达成外运处理协议,目前基本解决长期贮存危废及“胀库”问题。环保数字化监控平台完成建设。数字化在线监控中心硬件投入已到位,12个大气预警站和4个水环境预警站站房已建好,生产企业的废水、废气和雨水排口在线仪器已全部安装到位,并联网进入平台;投入2000多万元对各企业的排污管网进行明管改造,新铺设地面明管近20公里;投入4000多万元拆除化工集中区纬路边沟盖板,新建3.2公里八圩河、3公里七纬河,对经八路、经七路河道和碱厂河进行疏浚,改善了园区内河道的水环境质量。加大化工企业整治力度,关闭化工企业20家,停产整治化工企业83家,7月10日通过摘牌验收,目前已通过验收复产企业50家,企业环保及安全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产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力推进了摘牌解限、区域环评、产业规划等工作。园区“三废”治理水平走在全省同类园区前列,并获得了“中国环保科技服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狠抓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个一批”文件精神,狠抓转型升级,完成了对好迪、金佳、乐泰、汇元等20家落后产能企业的关停,提前完成了年度关停目标。对华南、湘元、华邦、中太、普升、都茂5家化工企业实行重组,为园区发展争取了更大的空间。与此同时,加快连连化学等企业博士后和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对13家研发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组织申报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培育高新技术苗子企业,扎实开展创新型初创企业认定备案工作,目前已备案6家,组织申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已通过省、市专家现场考察验收。组织申报博士后实践基地1家、研究生工作站3家,申报省、市双创人才各1人,企业申报各项专利50多个,科技创新为园区实现“整合资源、提质提量、转型升级”目标、做强做优精细化工板块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1-8月份,五洲、远征、明盛、和利瑞、盛吉等应税销售收入前10名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06亿元,占园区总应税销售收入的35.64%,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税收前10名企业实现税收2.23亿元,占全园区税收的51.86%;税收前30名企业之和占全园区税收的73.72%,同比提升了12.24个百分点。其中五洲船舶、天骄锂电池等非化工企业应税销售收入达4.93亿元,占比为9.73%。

燕尾作业区“一关三检”综合楼

外轮首航

连连化学

新龙港物流仓储项目

光大环保

华能屋顶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