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灌云经济开发区
加速打造绿色发展核心增长极
本文字数:3436

孙步东

从2002 年破土萌芽,到2006年4月获批成为省级开发区,再到提出打造“区域性经济发展增长极、现代特色产业集聚高地、生态融合创业宜居新城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15 载沧桑巨变,见证了灌云经济开发区气势如虹的创业历程。

如今,鹰游纺织、紫燕食品、耀科铝业、汇九齿轮、新乐电器、科伦多食品配料、品品鲜食用菌加工、光大再生能源、威而特视窗显示屏、罡阳汽车零部件等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接踵入园,灌云经济开发区逐渐培育形成了“123”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以现代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全产业链,打造成为开发区未来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产业;优化提升轻工纺织、食品与健康产业两大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形成差异化发展,打造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名片;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助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以来,按照“围绕一条主线、做好两篇文章、抓住三个重点、倡导四种精神、推行五个工作法、打赢八大战役”的总体思路,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总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奋勇争先,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1-9月份,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1.16亿元,完成规上固定资产投资45.8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亿元,外贸进出口64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55.3万美元。今后,开发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紧扣“两聚一高”新战略,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着力拉高发展标杆,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努力打造成为全县绿色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创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切实发挥好排头兵作用,加快改革创新发展步伐,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全县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规划引领,打造发展特色

遵循“务实管用、先急后缓、地专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城市管理、生态保护等多重因素,积极对接融入全县总体规划,加快推动“多规合一”,引领发展提档升级、突出特色、彰显品位。优化空间结构布局,实施西进、东扩、南延空间布局计划,将现有的15平方公里核准区扩至6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开发区现有辖区、南延区、东扩区三个开发片区,加快完善生产、商务研发及产业配套中心、生态宜居三个功能区,构成以商旅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产业中心组合而成的“钻石”城市发展格局。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按照“123”产业体系,围绕耀科铝业、汇九齿轮、银华春翔、大陆机械等企业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化转变,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2015年获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2016年获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园区。依托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以及省级农产品加工区和特色农副产品种养基地,围绕紫燕食品、品品鲜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科伦多食品配料、伊云贝尔饮料等企业,打造食品与健康产业园。围绕鹰游纺织、泰达纺织等企业,加快连云港纺织产业园建设,打造集服装服饰、纺织机械、新型材料及纺织小镇、物流仓储、文化创意、市政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配套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围绕电咖新能源汽车、罡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新材料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打造全球领先的新材料电池生产基地和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高地。围绕威而特视窗显示屏等企业,打造光电信息产业园,2016年获评省级高新技术创业园。围绕粮食深加工、盐河岸线码头和二类口岸等项目,打造仓储物流产业园,做大做强物流产业,推动商贸与物流业融合发展。与此同时,立足城市基础和生态功能,编制园区慢行系统、城市空间特色、夜景亮化、重要路段城市设计、特色街区、特色小镇、沂河淌观光旅游等各类专项规划,提升城市品位与内涵,激发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新动力。

聚力招商,注重项目效益

将项目招引作为园区发展的“源头活水”,不断探索精准招商、补链招商、存量招商、全员招商、资本招商等招商引资新模式,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招商区域“腹地”,开展定点招商。紧扣招商引资“百日会战”实施方案,围绕“123”产业发展方向,以产业招商参考目录为引导,制定招商“地图”,按图索骥,强化“钉钉子”精神,实现精准招商。加大“走出去、请进来”频率,先后拜访北京电咖汽车有限公司等80多家企业,邀请江苏罡阳控股集团等50余批客商来灌考察。推行“全员提供信息、部门专业对接、领导研判洽谈”的招商新机制,对有价值信息第一时间分析研判,加快信息转化率。今年以来,累计外出招商80批次,考察企业180余家,举办投资说明会1场,参加展会8场,获取有价值信息50余条,累计推进在手重点成熟项目28个。1-9月份,全区新签约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

鼓励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出台《关于鼓励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工作的奖励办法》,国家级星创天地——灌云设施蔬菜星创天地、江苏省旋耕机械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灌云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淮海工学院联合技术转移中心开发区分中心、江苏省农业机械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基地、留学生创业园等平台已成为开发区招才引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目前园区拥有省、市企业研发机构17个,各类科研平台15个;培育省、市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7家,省、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4家;建成企业品牌创建“孵化库”,培育出“云山”“振云”“科多”等省级品牌6个、市级品牌19个,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2个,获批专利130余个。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耀科铝业有限公司年产400万件轮毂智能生产项目已签约,着力推进智能装备机器人在轮毂制造业中的应用;高端化、专业化的云海智造工场投入使用,为创客提供便利化、开放式、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提供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业服务。

高效服务,创优营商环境

始终将项目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立足全年目标,突出问题导向,促使工作提速、服务提质。成立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强化项目包保责任,推行一个分管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责任人和一个联络员的“四个一”服务机制;建立项目推进服务考评机制,开展“比学争赶超”结对竞赛,奖优罚劣,激励先进;实行“挂图销号”督查督办制度,并将相关情况作为包保领导和部门的年度考核依据;强化日常扶持服务,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土地、用电、用工等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加强对项目的金融服务,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有融资需求的项目牵线搭桥;建立以“倒逼进度、倒逼责任、倒逼作风”为主要措施的项目建设倒逼机制,所有在建项目设立“项目试生产倒计时牌”,将项目进度置于公众舆论之下,保障了重点项目快投产、快见效;推行投资项目“代办制”,实行“保姆式”动态跟踪服务,从项目名称核准到立项、报批、报建、办证全过程实行代理;出台产业发展配套扶持政策,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完善扎口收费制度,多维度为企业提供金融、财务、法律、审计、人力资源等服务。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四城同创”,累计筹资近2亿元投入“四创同创”硬件项目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有效提升了城市内涵与品位;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职工争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处事、不出事”表率的作风转变集中活动,坚持不懈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连续举办机关干部职工“周六大讲堂”,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称赞。

产城融合,提升形象品位

今年以来,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改善环境,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为进一步提升园区基础配套水平,大幅度提升园区形象,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全年编排基础配套项目13个,总投资47.6亿元,创历史之最。开发区实验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9月份接纳首批新生入学;日处理5万吨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建设,确保年底建成投入运行;幸福大道南延及改造提升、产业大道改造升级加快推进,预计年内建成通车。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正在加快开发区幼儿园、政法综合体、多功能邻里中心等配套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金融、商贸、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态,全面提升生活居住品质。同时加快盐河、叮当河、张洪河、沂河淌生态景观带建设,打造以生态休闲、旅游观光、都市体验、产业风情为特色的沿河景观风光带。全力构建园区慢行系统,打造回归自然、体验城市生态与文化的绿色休闲通道,加速形成宜业宜居、绿色生态的产业新城。

省长吴政隆莅临灌云经济开发区调研

2017年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灌云分会场现场推进会品品鲜项目启动仪式

县委书记左军调研耀科铝业

县长朱兴波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年产400万件轮毂项目签约仪式

连云港纺织产业园鹰游项目开工仪式

光大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工地

云海智造工场

开发区中小企业园